韌帶受傷 骨膜破裂 腳筋位移
情況:
有一次我去打球!!
然後要轉身 (左腳)
結果 我身體都轉ㄌ 腳底盤沒轉
然後成90度折
腳凸然趴趴兩聲 我就跑去馬偕看
他說是韌帶拉傷較我休息兩個月
(完全沒叫我做治療 只叫我在家休息)
然後 兩個月過ㄌ 去打球 又趴趴兩聲
這次跑去新光醫院看 他說......
這不是韌帶拉傷這麼簡單
是韌帶受傷 然後骨膜破裂 腳筋位移 要我用一些東西治療
不然就要開刀了...
請問 這算不算是馬偕醫院延誤治療害我這樣的呢?
我現在 要休息 要很久 請問 如果好了
我打球的實力 彈性 會恢復的跟以前一樣嗎?
那如果開刀在休息 也會恢復以前的彈性嗎?
還是都會比較差了呢? 請各位給我點建議 謝謝!
解答:
很多人,甚至有些醫生將關節損傷以一句骨膜發炎,或骨膜破裂帶過,其實這是不對的,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因為關節裡沒有骨膜只有關節滑膜,關節的膜是叫做關節滑囊膜,簡稱為滑膜不是骨膜,骨膜是包覆在硬骨的外層,而關節處的骨頭是包付著一層透明軟骨不是骨膜o
骨膜:覆蓋骨骼表面的一層緻密纖維膜,分為外層(纖維層)及內層(細胞層)。
骨膜炎是由於骨膜及骨膜血管擴張、充血、水腫或骨膜下出血,血腫機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變造成的應力性骨膜損傷(如撞擊、骨折、骨裂等)或化膿性細菌侵襲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損傷。
滑膜:一種薄而疏鬆、血管豐富的結締組織,組成環繞關節的膜和保護跨越骨隆突的肌腱的鞘,除了關節軟骨和半月板之外,它覆襯了關節?大部分結構,包括關節纖維囊側面、關節韌帶和肌腱表面,以及關節骨面。
您可能是腳踝扭傷,距骨錯位、滑膜崁頓,又沒有正確矯正復位的後遺症。最好是去找正骨師矯正關節,讓骨頭關節軟組織恢復到原來的解剖位置才能痊癒。
扭傷、錯位、脫臼或骨折的發生,都會伴隨肌腱、韌帶或其他軟組織的損傷,此時應特別注意是否有相關的損傷,否則忽略韌帶或軟骨損傷是無法有良好的關節功能的,所以治療的原則就是完美的解剖復位。
關節錯位就是關節位置的不正,有的只 是一線之差,所以也稱為錯線或錯縫。雖然上下相對的位置只差一線,但在身體內造成的變化就大小、輕重各異,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里」骨與骨之間只要有輕 微的錯移、不正,就會引起周圍正常軟組織緊張、紊亂,各類神經開始作出莫名其妙的反應。
錯位不等同移位。即使X光、核磁共振報告沒有顯示異常,也絕不能代表病人沒有不適,因為錯位在X光、核磁共振中,並不能顯影出來。但當用手法復位後,病者卻即時感到輕鬆或紓緩。
因為錯位是骨頭關節移動在0.1公分以下,所以儀器、X光都很難檢測出來(不易判讀),要有具備觸診解剖學與豐富的摸骨經驗的正骨師才摸的出來的,所以常常會被忽略,到最後就會形成關節軟組織風濕痛。
關節骨頭的矯正是要用正骨手法,不是用推拿的、也不是吃藥、打針、針灸、復健就能讓骨頭恢復原位的,更不是強壓亂搖的,是要利用角度,施用巧力來矯正的,而且要盡快矯正,以我多年的治療經驗,受傷24小時內整復完全,大部分都一次就能痊癒的。在二週的黃金期內關節如果有整復完全的時候,輕微的治療1~3次,嚴重的最多也二週就能痊癒了。既然能那麼快好為甚麼要拖那麼久呢?
人體骨骼末端包覆著柔軟的軟骨,關節中狹窄的縫隙裡有一層薄薄的潤滑液,可用來保護骨頭不致因摩擦而受損o一般我們所談的可活動關節,大多是指滑液關節,也就是關節裡面擁有一個滑液腔,加上關節囊與韌帶的組合,使得滑液關節具有高度的彈性、緩衝與活動性。
當關節扭傷時會先拉開骨頭然後拉傷韌帶,因為韌帶是骨頭的固定帶,骨頭沒有拉開是絕對不會拉傷韌帶,所以韌帶拉傷骨頭絕對有移位。
因為骨頭.韌帶拉開時會牽動滑囊膜使他緊繃,造成關節腔形成負壓,當扭傷的關節要回覆時,滑膜會被吸進關節腔內造成滑膜崁頓。
關節錯位會造成關節腔不平均,會去摩擦擠壓軟骨,如果沒有整復,到最後形成退化性關節疾病o
所以扭傷最好還是盡快去找真正精通正骨學的正骨師(非中醫推拿)矯正才能痊癒,以後才不會有關節退化的後遺症,其他的療法都只是暫時性的,以後還會復發。
踝關節扭傷十分常見,平常走路一不小心,腳踩進坑洞裡,或走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從高處跳下,都很容易發生踝關節扭傷的問題。
在治療方面,除了要做軟組織的全面治療外,等到大約有回覆75%的活動範圍而不痛時,就需要加上運動療法來訓練強化足踝肌肉和肌腱,防止再次扭傷。
以上說明提供給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並在此祝您早日康復!